陈国建:以“工匠精神”让徽州玉雕绽放光芒-菠菜app

© 2019 黄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指导办公室


陈国建:以“工匠精神”让徽州玉雕绽放光芒

作者:王士哲 时间:2021-11-05

  在徽州,一幢幢错落有致的古民居、古祠堂和古牌坊上,都会有“九狮滚球”、“双龙戏珠”等件件浮雕与圆雕结合的精美石雕,刀法融精致于古朴大方。“徽州三雕”木雕、砖雕和石雕是中华文化园中的璀璨明珠,黄山玉雕技艺从“徽州石雕”中传承而来。

  在黄山脚下,提起徽州玉雕,大家自然就会想到玉雕大师陈国建。从小性格很倔的陈国建出生在黄山脚下的大山里,1997年,他从合肥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规划专业毕业后,到合肥一家装饰公司任专业规划师。因家庭困难,读书时背了不少债,为了还清债务,他白天拼命工作,下班后还得加班加点。

  他被公司派到北京一处外立面装饰的施工现场。那时没有电脑,制作图纸全是手工绘图。为了画一张施工图纸,他经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,晚上还得加班加点。因为劳累过度,这位农村小伙子差点一病不起,虽经医院抢救,身体一下差多了,已不能胜任当前工作,不得不忍痛离开了自己最喜爱的工作岗位。

  回到家乡,他卖过童装、音像,开过广告装饰规划店等,经历了很多坎坷。上世纪90年代,黄蜡石在当地很常见,因石表层内蜡状质感而得名。一次,他与几个朋友去黄山脚下河里捡了不少黄腊石,挑了硬度好、透度高的黄蜡石带到省玉石鉴定中心,经检验鉴定,当地山区这种常见的黄腊石竟然是黄山冻蜡,属玉石品种。这一下,陈国建可开心了,他决定开始投资黄蜡石创业。但是收藏石头的行业人士说这种玉石润泽细腻、温雅华贵,但结构紧密,韧性强,硬度极高,很多能工巧匠试刀雕琢,却终以其硬度无比坚固而失败。

  家人及朋友得知他要从事玉雕这个陌生行业时,纷纷前来劝阻,都不敢把钱借给这个“愣头青”。这一下,陈国建的倔劲更大了。他跑遍了新疆、福建青田、云南等玉石产地,学习玉石的知识,也积累了玉石加工销售的许多经验。

  玉雕的原料是黄山特有的“黄山玉”(俗称“黄蜡石”),属高品质“硅质玉”种,主要成分是隐晶质石英,玉色属原生“氧化转色”,永不褪色。为攻克黄腊石硬度这一最大难题,陈国建专挑了一些上等黄山玉,请当地的民间雕刻大师试雕,屡屡失败。但陈国建丝毫不气馁,又到全国各地,遍访专业雕刻大师,向他们虚心请教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经过不懈努力,他终于攻克了玉石刻硬度难关,剩下的工序也就一道道很容易解决了。

  于是,他在祖辈石雕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。黄山玉雕的风格是尽量使用留皮、跳色、原石巧雕等设计手段,充分突出原材料优点和最大利用价值。把一块原始璞玉变成一件精美玉器,首先要进行“相玉”。很普通的一块黄山玉,陈国建都要仔细端详。最为关键的是“划活”,就是根据石料的构造来构思,在石料上用笔墨勾画出各种形态构造。前期工作做好后,石料就交给出产车间的工艺师,工艺师们按照陈国建的构思精雕细琢。经过“选料、切坯、设计、手工雕刻、抛光、上蜡”等工序,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艺术玉雕便展现在眼前。

  在生产车间,堆着无数粗糙的黄色石头,陈国建硬是将这些普通石头精雕细琢成光彩炫目的玉雕成品。

  苦尽甘来,“愣头青”陈国建终于成功了,如今,陈国建创建了玉雕工艺厂,并建立了企业工会。极力发挥“工匠精神”,融合徽州“三雕”特色,结合了现代造型手法,形成独特的“徽州玉雕”技艺,将玉雕产业做得风生水起。

  灯光下,陈国建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工艺车间,拿着一块黄腊石一笔一画地描摹。他把玉料的玉质、玉色与工艺技艺、民族特色融于一体,经过不断创新,赋予顽石以生命和灵气。(王士哲)

责任编辑: ahhs_renz

"));
网站地图